世界各地的良好案例 - Page 4 of 5 - 齡活港

發掘良好案例

Group 223 Good Practice Outline
note

五大銀髮創新計劃 | 美國

美國不同州份和市鎮都推出各種長者及年齡友善的計劃,考慮到長者在居住、交通、戶外空間、休閒、社會參與等方面的需要,打造各種跨齡創新計劃,包括:

 

青銀共居:波士頓透過與新創公司合作,配對需要租屋的年輕房客和家中有空餘房間的長者,長者可以居家安老,與年輕房客共住更令生活多添一分活力。

 

祖孫共居:美國很多家庭是由祖父母照顧孫仔女,華盛頓為此就建了適合爺孫兩輩共居的公寓。公寓內,除了有無障礙通道和設施之外,還有為孫仔女提供兒童遊樂場和定期工作坊,以及為祖父母提供電腦相關課堂。

 

養老院內設幼稚園:養老院每日都有小朋友來到,為養老院注入活力和歡笑。

 

為長者而設的公園:增設長椅、適合長者的球類場地等,令長者和小朋友都可以在同一公園內一齊享樂。

 

彈性的交通安排:除了正常的火車、公車班次之外,丹佛市統合民營車和公車服務,因應長者需求安排接送,令長者外出更加便利。

5G智慧養老 |中國

中國北京設立了一個試點,打造5G養老物聯網智慧護理平台,在社區內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社區透過5G網絡,實現居家養老和服務站的互通,並通過智能硬件設備的應用,為社區內的長者提供健康管理、一鍵呼叫、睡眠監測等全方位專業服務。養老物聯網的形成令社區內養老服務的及時性和覆蓋面都大大提升。除了令長者得到更及時的幫助外,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都配備便攜式醫療一體機上門為長者提供居家健康服務。

 

想知道更多: 按此

長者和幼童的共生生活 | 日本

「共生」是指社區上各個持分者互相了解、尊重,而這份尊重會化成不同的社區資源,彼此支撐著大家。日本富山縣有一個共生型機構,合併了安老院、托兒所和殘障人士設施,將三者在同一個地方以「感謝、謙卑、同理心」的宗旨去營運。

 

在共生環境下,幼童落堂後會去安老院向公公婆婆打招呼,雀躍地分享當天所發生的事,長者會陪同幼童到公共區域散步、玩耍,令長幼都歡樂。這個共生機構,還會為幼童開設各種興趣班,例如手語班,而老師就是安老院的長者。透過多方面的互相交流,令長者不易感覺孤獨,同時又讓幼童與長者相處,學會尊重,無形中培養新一代的同理心。

 

想知道更多: 按此

寓康復於工作 | 日本

日本東京一間提供日間照護服務的非牟利團體將復康及康樂的理念融入了「工作」,為一班患有認知障礙症服務使用者提供一系列「工作機會」。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一星期用幾日,每次一、兩小時去洗車及完成其他工作,除了獲得一餐飯的回饋,更重要是與社會連接,令他們覺得自己對社會有貢獻。對輕度認知障礙症患者來說,透過參與適度的活動,可以為身心層面帶來正面影響,對減慢病情有一定幫助。

 

想知道更多: 按此

連鎖快餐店推出長者軟餐 | 日本

隨著年齡增長,長者或會面對進食困難的問題,普通糊仔可能賣相不佳、味道清淡而不獲長者青睞,有時候甚至拒絕進食,無法吸收足夠營養。有見及此,日本連鎖快餐店吉野家加入軟餐食物,利用凍結技術,向醫院及安老院推出燒鰻魚、牛肉等軟餐,軟化食物之餘可以維持食物原有形態,增加長者食慾,開心進食。

 

想知道更多: 按此

當變老不再成為「禁忌」| 德國

德國作為一個超高齡社會,全國各地都有各種長者協會,經常舉辦不同活動,例如演講、看電影、咖啡聚會等等。而市民在公園內,有大幅草地及專為長者設計的運動設施,為長者提供充裕的活動及社交空間。甚至有長者協會設立網吧,供長者學電腦和上網,學習新科技。另外,每年選拔長者及年齡友善商店,商店類別多元,例如藥房、花店、便利店等,除了對長者顧客服務周到外,更提供免費送貨到家服務,令長者生活更加便利。

 

想知道更多: 按此

守護老人的郵差叔叔 |日本

「守護服務」始於日本,以往多數由社會服務團體及服務供應商 (例如保安或家居設備公司) 為長者提供定期慰問、探訪、緊急支援等服務。隨著需求漸增,日本郵政全線投入這個服務。日本郵政擁有遍佈全國2萬4千個服務店,將貼心的「守護服務」送抵偏遠地區,服務包括家訪、電話安心通等,為獨居老人帶來不少溫暖和慰藉。

 

想知道更多詳情: 按此

推出「跨代共居」概念 | 荷蘭、台灣

荷蘭法國等地推出跨代共居」的概念房屋機構或安老院為年輕人提供房屋年輕人只需要付出時間做義工例如陪伴同住長者教長者用電腦等便可免費居住而台灣的「跨代共居」計劃更無須做義工只鼓勵年輕人與長者同住藉此拉近兩代之間距離

 

跨代共居為長幼兩代提供一個相處機會長者從年輕人身上獲得活力快樂年輕人從長者身上得到關懷照顧甚至可以得到寶貴人生經驗。「跨代共居」是一個共享互利新居住模式

 

想知道更多: 按此